近年来,普惠金融服务在广度与深度上存在的覆盖不足、小微企业融资难、产品创新滞后等挑战依然突出。商业银行亟须以数字化转型为引擎,以开放生态构建为支点,推动普惠金融服务质效实现系统性跃升。
科技筑基,打通普惠服务效率堵点。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与区块链等技术的深度应用,构建多维客户画像,实现信贷风险精准评估与审批流程革命性压缩,将金融服务延伸至传统物理网点难以覆盖的“最后一公里”,使农户、小微企业在田间地头或生产一线即可获得便捷融资。
生态协同,构建普惠金融价值网络。一方面,要深化与核心企业、电商平台的战略合作,依托真实贸易背景和供应链信息流,创新开发应收账款融资、存货融资等供应链金融产品,为核心企业的上下游中小微企业精准“输血”。另一方面,强化“银政担”合作机制,积极参与政府主导的普惠金融项目,有效利用融资担保、风险补偿基金等政策工具,降低服务门槛与风险成本。
软硬兼施,筑牢长效发展机制保障。服务效能提升需“软实力”与“硬措施”并重。在内部机制上,商业银行应设立专业普惠金融部门,优化风控流程,建立涵盖客户全生命周期的动态监测与闭环体验管理机制,形成“发现问题—定位责任—解决问题”的高效反馈链。在人才支撑方面,急需培育一批既精通金融业务又深谙普惠客群需求的复合型人才队伍,同时加强对一线客户经理的数字化工具应用与场景化营销能力培训。此外,持续开展普惠金融知识普及,提升客户金融素养,亦是优化服务体验、培育健康市场环境的长远之策。
普惠金融已步入科技赋能与生态共建深度融合的新阶段。商业银行唯有将技术创新内化为服务基因,将开放协作拓展为生态格局,方能突破传统服务边界,实现普惠金融覆盖面、可得性与满意度的多维提升,为服务实体经济、促进共同富裕注入更为强劲而持久的金融动能。
顾昕健(作者单位:农行南京建邺支行)
股票配资知识网推荐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