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当法人社保就给你交不了。”北京的李女士至今还记得领导张某这句话,像把刀架在脖子上。为了不断缴社保——怕影响买房、怕停了医保、怕落户资格清零——她咬牙当了公司法定代表人兼唯一股东,想着“挂个名而已”。可一年后,催债传票砸上门时,她才惊觉自己“被负债”200多万,个人账户全被冻结。父亲等着钱住院,孩子学费没着落,生活瞬间停摆。
这出荒诞剧的剧本很简单:实际控制人张某一边用社保拿捏她,一边拍胸脯保证“绝不连累生活”。等李女士签字当了法人,张某立刻用公司名义疯狂借钱,随后卷款消失。直到法院冻结令下来,李女士才从“梦中”惊醒——原来自己这个“傀儡老板”,早被架上债务的火炉。
“我连公司银行账户密码都不知道!”她在武汉洪山区法院哭诉。法官看着她提交的审计报告:李女士个人账户和公司资金毫无交集,微信聊天记录全是张某指挥她“走流程”的指令。更关键的是,张某此时已因合同诈骗被北京警方羁押,连本案债权人都去报了案。证据链拼齐后,法官紧急联系债权人:“她是被利用的挡箭牌。”反复沟通后,对方终于撤诉解冻账户。
李女士侥幸脱身了,但锦旗背后的冷汗没干透。法官点破残酷现实:挂名法人若撞上“善意第三方”——比如正常供货却收不到款的供应商——即使能自证清白,也得先还债再追责,过程耗钱耗力。更别说一旦公司涉刑,法人首当其冲。
**社保这本该是基本权利,怎么成了胁迫工具?** 法律早写明了:企业必须缴社保,没得谈条件。可当员工怕断缴丧失买房资格、怕医保停摆、怕养老金缩水时,黑心老板便趁虚而入。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76%的挂名法人纠纷中,社保竟是交换筹码。
其实退路早有了。灵活就业者早就能自缴社保,养老医保一样不少;企业若耍赖,举报到社保稽核部门,轻则查封账户,重则拍卖老板别墅抵债。北京今年还试点“欠薪保障基金”,专垫付社保欠费。可惜这些通道,很多人根本不知道。
挂名当老板?法官冷笑:“签字那刻起,法律眼里你就是真老板。” 李女士的遭遇撕开一条血淋淋的生存逻辑:当普通人被社保焦虑逼到墙角,法律意识稍一打盹,人生就可能被拖进债务深渊。社保不该是悬在打工人头上的刀,而该是稳稳托住他们的网——这张网,该由制度来织牢。
股票配资知识网推荐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