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欧雪
在重庆的工厂车间里,一台台微耕机、发电机和储能设备正被打包运往全球各地。这些看似普通的机械产品,背后却隐藏着一个不为人知的数字:重庆通机产业带年产销量超1400万台,占全国一半,其中微耕机产量更是占据全国三分之二。这些产品不仅销往东欧、中欧等传统市场,更远渡重洋至东南亚、南美洲等地。
重庆,这个曾经被称为“中国微耕机之都”的西南制造业集群,如今正经历着一场深刻的转型——从代工贴牌的“隐形冠军”,到自主品牌出海的“全球通机创新高地”。
“以前我们一直在微笑曲线的底部,现在我们要向两端延伸。”隆鑫通用动力股份有限公司通机事业部(以下简称“隆鑫通机”)副总经理赵明这样描述重庆通机产业带的变迁。
他口中的“微笑曲线”形象地勾勒出了中国制造业的典型困境:长期处于附加值最低的加工制造环节,而高附加值的研发和品牌营销则被国外企业掌控。
实际上,重庆通机产业带的发展历程颇具代表性,历经了“技术奠基(三线建设)→规模扩张(民企崛起)→外资融合(技术升级)→智能升级(绿色制造)”四阶段跃迁。
如今,重庆已经形成了从零部件制造到整机组装的完整产业链。在农机装备领域,重庆被称为“中国微耕机之都”,全市微耕机产量约占全国总产量的2/3;在通机装备领域,年产销量超1400万台,占全国一半。
这种全产业链优势正在转化为强大的国际竞争力。2024年,重庆机电产品出口额达4549.7亿元,同比增长8.4%,其中通机产品占据了重要份额。
股票配资知识网推荐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